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政策文件政务公开交流合作职业鉴定人事信息人才交流航天新闻职称评审 信息中心 电子查询
           热门信息
 · 深化企业文化改革 助推航..
 · 从航天探索中学习经验
 · 复兴VS长荣——2个王子的..
 · “航天科工杯”央企青年创..
 · 河南工院与中国航天签订战..
 · 关于航天人才如何培养 8位..
 · 我为“东方红一号”研制固..
 · 陕西航天职工大学:十余学..
 · 中国航天科工与民生银行签..
 · 中国航天科工2人获“中华..
    最新文章
  ·航天科技六院在第一批主题..
  ·航天科技四院科技公司所属..
  ·航天科技集团长城公司积极..
  ·航天科技八院控制所精加中..
  ·航天科技八院811所论文成..
  ·航天科技集团6人获“全国..
  ·《中国航天报》社论:在逐..
  ·「奋斗者·正青春」舒畅:..
  ·航天员王亚平讲述神舟十三..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乐凯青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才交流 >> 关于航天人才如何培养 8位院士齐发声
 
关于航天人才如何培养 8位院士齐发声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熊旭)航空航天事业是当下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新时代下,如何培养航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越发重要。近日,在台州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台州)航天产业发展论坛——钱学森智库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第十七期钱学森论坛上,人民网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8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礼恒

创新是动力,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该加强对工科人才的定位和培养,让工科学生深入到工厂和企业中去接触工程、去观察、去实习,让工科生真正同工程相结合。我们应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活力的人才,不仅仅是在高校教育阶段要注重创新精神,到了企业岗位上后更应注意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乃彦

我们要培养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他不仅要学习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关注如何更好地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武装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头脑。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德仁

让中国站在世界发展前沿需要从人才入手,发展自主创新满足国家要求是关键。人才培养应坚持自主创新模式,走自主创新道路。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培养务实,具有爱国、爱民族精神,坚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航空航天人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绪榜

要有创新精神,要把制造搞上去。不能讲空话,“讲都会讲一通,但就是做不出来”是不行的。说了半天做不成没用,要做出来。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立同

今后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实践同理论相结合起来方能发挥出创造力。现在的学生实践环节太少,缺乏实践方面的学习,毕业后到工作单位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工作。而在我们当时的年代到了单位后就可以马上抓住问题,原因在于平时实践机会多。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符志民

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要靠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人才是关键。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发展中国太空经济、拓宽中国太空产业空间,创造人才发展的核心文化,要有伟大胸怀,人才乐为自己用,设立一个好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评人、激励人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滕吉文

我们必须快速地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航空航天事业需要国家拿出大盘子来,需要全国各行各业不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只有注入了不同部门、不同分支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我们的航空事业远远地超过计划的发展路径,不断赶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薛惠锋

复杂世界必然会产生当今世界包括中国所需要的人才,这也就是从人才的发现到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使用到人才最大效益的发挥,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进行政策调整、法律法规的促进和我们经济的刺激等方方面面的结构调整,才能使我们人才培养的载体——教育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发展,才会获得人才的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 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5880]
 · 航天总体部如何念好“人才经”? [3046]
 ·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启事 [2958]
 · 航天业迅猛发展 合金材料需求大增 [2876]
   相关文章:
·航天科技集团2022级工程硕博士入企实践启动 [3]
·航天科技五院神舟投资所属宏宇公司为第19届亚运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侧记 [1]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通亚运会安播保障工作侧记 [2]
·航天科技六院7103厂创建陕西省绿色工厂侧记 [5]
 
 
  相关评论无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
 
 

copyright@2005-2020. 中国航天工业人才信息网官网(原国家航空部人才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人才信息网 邮政编码:100028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甲24号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40221号